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评论之二

        “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这句话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十九大报告全面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内涵、伟大使命、宏伟蓝图和基本方略,又专门提出“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足见分量之重。可以说,“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是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武装。
       “生命至上”是人民利益至上的具体体现。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具体体现。坚持人民利益至上,首先就必须坚持生命至上。因为生命之于人只有一次,最稀缺也最宝贵,是人民群众最核心最根本的利益。生命是皮,其他都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强调生命至上,无疑是对人民利益至上的更直观更具体的阐释。
       “生命至上”是建设平安中国的思想引领。
       早在2013年1月,总书记就提出要全力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其后在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每年都提出平安中国建设问题。2017年10月,总书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重要批示时更是提出“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何谓平安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无疑是最重要的标志。平安中国,安全第一,必须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思想,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建设平安中国的首要任务。
       “生命至上”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基石。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还明确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把安全作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出来,意味着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短板之一。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必须把安全水平搞上去。而要把安全水平搞上去,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就要加油加力。
       坚持“生命至上”,必须切实做到“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为“安全第一”提供价值基础和思想引领,“安全第一”为“生命至上”提供支撑保障。只讲“生命至上”,不讲“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讲“安全第一”,不讲“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就缺乏理论依据和政治底气。“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有机的整体,必须同时讲、同步强调。
       要把安全作为第一要求。
       各项工作都要把安全的要求摆在第一位。年度工作会议要讲安全,年度工作部署要有安全,党委第一次常委会、政府第一次常务会都要强调安全。
       其次要把安全作为第一责任。
       要把安全生产真正作为“一把手”工程,地方党政“一把手”是区域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企业主要负责人以及实际控制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级安委会主任要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企业安委会主任则应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
       要把安全作为第一标准。
     衡量一个单位工作好坏、成绩优差,第一条就要看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不过关,其他工作再好也不能评优。如果考核实行100分制的话,安全生产就是1,没有这个1,其他都是0。
       要把安全作为第一指标。
       党委政府不仅要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也要确立安全生产指标;不仅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要制定安全生产规划。企业也是如此。不仅要有生产指标,也要有安全指标。不仅要定安全指标,还要与工资奖励挂钩,实行安全绩效工资制。
       总而言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涵,各个方面都要把“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强化“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的具体体现,作为讲政治、自觉尊崇核心、维护核心、追随核心的重要标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促进安全发展、建设平安中国,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方面向党向人民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8年3月12日 09:37

社会责任